0371-88131785
13592595029
13592595029
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,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,国内、国外也越来越重视,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进。
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,它包括为制定、实施、实现、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、规划活动、机构职责、惯例、程序、过程和资源,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、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,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,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,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高度。
一、组织机构:其任务是协调各种关系,有效地运用每个组织成员的才智,充分发挥组织系统的力量,达成团体的目标。
二、机构职责:是指所确定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。管理者要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、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,以提高组织的应变力。
三、承诺和方针:认识到维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,并在所有的事业活动中,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理念,付诸行动,持续改进环境管理活动。环境保护的“三十二字”方针,就是指“全面规划、合理布局、综合利用、化害为利、;依靠群众、大家动手、保护环境、造福人民”。
四、目标和指标:环境目标是一个组织在确认了自身的环境方针后,在规划自己的行动时确定的环境绩效的总体目的。确定目标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,以及初始评审的结果。而环境指标是具体的、可测量的、以便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。
五、原则 规划:制定环境规划的基本目的,在于不断改善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,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,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。因此,制定环境规划,应遵循下述7条基本原则:
1、经济建设、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;
2、遵循经济规律,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;
3、遵循生态规律,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;
4、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的原则;
5、系统原则;
6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;
7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。
六、实施:为了有效地实施,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、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机制。
七、测量和评价:组织应监视、测量环境绩效,应分析和评价环境绩效。实时监控或周期性监控重要环境因素,与目标考核的步调一致,对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,合规性评价和或管理评审时也会予以评价。但有时也会有其它安排,和行业、重要环境因素、相关方要求等都有关系。
企业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应安排校准、检定、维护等活动,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一致的。实践中,重污染企业通常由环保部门直接监视其排污活动,监测设施也由指定的机构完成。很多企业没有自备的监视和测量设备,而是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做监测。
标准还要求企业应就环境绩效的信息与相关方进行交流:在管理评审时评审环境绩效,绩效的信息在内部传达,向适当的外部相关方通报、传送、反馈。
八、评审:初始环境评审有三个内容:
1、获取并识别组织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,并评审组织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;
2、识别组织活动、产品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,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;
3、评价组织现有的有关环境的管理制度,实现与ISO14001的融合。
九、改进:由于环境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,不断改进的问题,所以,环境管理的目标是持续改进,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。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河南信之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: 豫ICP备16036163号-1
网站技术支持:至简网络